一、项目背景
某地在建隧道是当地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该隧道设计长度为 6千米,是连接城市重要区域与周边城镇的关键通道。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涵盖了富水砂层、粘性土层以及破碎岩层等多种地层。周边环境也较为复杂,隧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交通干道。
在隧道施工推进至过半时,施工团队发现隧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渗漏水现象。由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且隧道施工对周边地层的扰动较大,导致地下水大量涌入隧道内部,不仅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正常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还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止水加固措施,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工程事故和经济损失。
二、问题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穿越的富水砂层透水性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性大,盾构施工过程中难以完全阻隔地下水的渗透路径。粘性土层在水的浸泡下,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变形,导致隧道结构与土层之间的缝隙增大,为地下水渗漏提供了通道。破碎岩层存在大量的裂隙和空洞,地下水在其中流动时,会不断冲刷和侵蚀隧道的支护结构,加剧渗漏水问题。
施工扰动影响:盾构施工过程中,刀盘的旋转和推进对周边地层产生了较大的扰动,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这使得地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发生变化,地下水更容易向隧道周边汇集。同时,盾构机的掘进可能导致隧道支护结构与地层之间的密封性能下降,进一步促进了渗漏水的发生。
防水措施不完善:在隧道施工前期,可能由于对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估计不足,防水设计和施工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加固方案
前期勘查与方案制定:我司技术团队入场后迅速对隧道渗漏水区域进行了详细勘查。通过地质雷达、超声波检测等手段,精确确定了渗漏水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隧道支护结构的损伤情况。同时,对周边地层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全面监测。
根据勘查结果,制定了采用 MNC 无差别沉降修复技术的止水加固方案。在渗漏水区域合理布置注浆孔,孔间距根据渗漏水的严重程度和隧道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 [0.5 - 1] 米。注浆孔深度穿透隧道支护结构,进入周边地层一定深度,以确保浆液能够充分填充缝隙和孔隙。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调配了专门的复合止水浆液。在富水砂层中,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能够迅速填充砂粒间的空隙,形成有效的止水屏障;在粘性土层和破碎岩层中,浆液则具有较强的粘结性和固化能力,可增强地层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四、效果评估
止水效果显著:施工完成后,经过3个月的持续监测,隧道渗漏水区域的渗水量明显减少,基本实现了止水目标。隧道内的湿度明显降低,施工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结构稳定性增强:通过对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发现隧道在施工后结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裂缝和较大的变形。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的无损检测结果显示,注浆后隧道支护结构与周边地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明显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长期可靠性良好:对周边地层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变化进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MNC 无差别沉降修复技术形成的止水加固效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在后续的隧道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渗漏水复发的情况,证明了该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隧道的安全施工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山东隆达伟业地基加固技术有限公司